行业洞察

Industry insight
资管新规落地元年 | 过渡期总结与未来展望

2018年4月,监管机构发布《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》,不符合要求的机构需要进行整改,整改的过渡期是到2020年12月30日。由于疫情等各方面原因,监管机构在2020年7月将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。2022年1月1日起,资管新规将正式全面落地。资管新规是2018年4月27日之后一整套资管行业的规则体系的总称,主要涉及基金、银行、信托、证券、期货、保险等方面金融产品,在全新的资管监督规则体系下,资管行业将迎来怎样的发展前景?

1、基金

三年过渡期以来,公募基金处于市场规模持续扩张的状态,2021年11月30日,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公募基金市场数据显示,我国公募基金规模已高达25.32万亿。由于资管新规中涉及到资管产品嵌套、私募投资杠杆等方面的规定,近年来私募基金面临较大的资金流出压力。资管新规的实施会重塑私募资金的方向发展,促进私募基金行业的分化和扩容。基金公司可以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,发行资产管理产品募集资金,并将其投向符合国家战略要求、符合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要求的领域。也可以考虑与银行理财子公司进行协同性合作,将基金的主动管理能力与银行的客户渠道优势相结合。

2、银行

对银行业来说,近年来银行理财子公司数量与日俱增。但同时,银行业也经历着利润下滑、规模降低的发展混沌期,中小银行理财面临挑战,亟需以改革的方式弱化银行业带来的的转型冲击,比如说采用构建“体外资金池”、滥用摊余成本法等资金改良方式。在银行未来的转型过程中,银行理财子公司可以发行私募或公募基金,并将该类产品交由专业的基金团队进行管理,从中收取固定的管理费。在这样的业务模式下,银行理财子公司可以将母体营业网点的客户优势发挥最大化,进而产生理财的规模效应。

3、信托

在资管新规的要求下,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化转型提速,这也意味着信托通道业务持续压缩,非标投资明显减少。2021年以来,已有多家信托公司出现延期兑付问题。因此,在信托业转型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,也需要契合宏观经济发展的大趋势。从短期来看,信托行业应加强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,通过积极转型将自身特点发挥最大化,比如说以相对灵活的私募特性走出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。从长期来看,信托行业应增强对资金的优化配置能力,创新并优化信托产品的细分领域,积极推动服务信托和公益信托业务的发展。

4、券商

对券商行业来说,资管新规的核心目标在于最大程度消除监管套利空间。限制证券公司资管业务中通道服务业务,明令禁止证券公司资金池业务,使得券商行业的整体规模受到影响,因此过渡期间加速了证券公司的资管转型。券商可以通过设立资管子公司、申请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、加速推进资产证券化业务等方式推进行业转型。

5、期货

由于受到“去通道化”的大环境影响,三年过渡期以来,期货公司的资管业务一直受到发展限制,业务整体规模同比下降。受资管行业整体监管趋严的影响,短时间内期货资管难有大的发展,传统的通道业务已无法满足期货公司的发展运营需求。因此,期货公司也开启了资管业务主动转型,以集合类资管业务为主,以主动管理为辅。期货资管行业可以从增强现有的专业型人才队伍为转型切入点,积极与外部投顾或金融理财机构合作,同时拓宽期货产品的细分品种,努力寻求行业性突破。

6、保险

保险资产管理业务由于定位不明晰,导致其投资范围仍以资金运用为主要方向,各类保险产品依旧趋于同质化。过渡期以来,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权,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也在努力提升综合投资能力,比如说保险业务逐步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,细化保险产品类别及适用群体等。许多保险公司也开启了地域性保险服务业务,形成多维发展的现象。在未来的发展中,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可以尝试拓宽自身的业务范畴,比如说发展养老资金承接业务、试水个人财富市场,还可通过股权债权投资计划等方式投资实体经济,为我国的基建项目提供长期且稳定的资金支持。

过渡期以来,打破刚性兑付的规则使得银行丧失原有的理财优势,开始了艰难的转型时期。而公募基金则会在此行业规则下迎来规模化发展。信托行业由于期限错配,出现多起信托产品到期而无法兑付事件,引发诉讼的例子不胜枚举,使其后续的资金募集更加困难。总的来看,基金机构、银行理财、信托机构、券商、期货公司、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都在努力寻求资管新规下的转型机会,积极适应政策加快转型速度,探索新的发展方向。